在5G+AIoT持续赋能下,2023年全屋智能将迎来飞速发展期。
根据功能不同,全屋智能可以分为户用储能、智能门锁、智能照明、智能控制、智能影音、智能传感、智能家电等多类,主要以单品类形式存在。
Matter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新兴标准,可能会改变当前的江湖格局,加速行业洗牌。
在中国市场,全屋智能产品端逐渐成为“巨头的游戏”,主要分为三大阵营,分别是以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京东四大互联网企业,以格力、美的、海尔、海信等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,以及华为、小米等硬件龙头。
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集成化全屋智能体验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,也会增加对安全、隐私、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担忧。
01户用储能快速升温
毫无疑问,用电保障是所有全屋智能产品系统正常运行的根基。
受能源大通胀、地缘局势影响,海外电价不断提升深化户储经济性,当前户用储能正加速推动系统集成、电池、逆变器等领域的发展。事实上,户用储能已然成为2022年最火热赛道之一,并且将在未来持续升温。
户用储能增长的核心逻辑,来自于家庭储能可以提高自发自用电的效率。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之下,欧洲能源危机告知全世界:经济成本的降低和“自给自足”的特性显得尤为重要。
欧洲电价飙升给户用储能带来绝佳机会,该领域在2023年及未来保持良好的增长动能,成为新能源领域增速最快的板块。
此外,中国工商业储能目前装机规模仍处于初期阶段,后续随着商业模式进一步清晰,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会高增,经济性逐步体现。
02 中国智能门锁渗透率超过15%
市场统计数据显示,虽然受到疫情以及消费环境影响,但2022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仍然逆势上扬,2023年渗透率有望从11%增至15%以上。
后疫情时代,中国市场即将迎来新的消费潮,并且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及相关政策出台,大概率会助推智能门锁行业更快发展。
需要注意的是,凭借品牌、生态与平台优势,被纳入华为、小米等大厂智能硬件矩阵的智能门锁将会给市场带来冲击,德施曼、凯迪仕、云鹿等企业会加快资本化进程,3D人脸识别、视频智能门锁占比进一步提高。
03政策扶持力度加强
去年4月10日,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》,这一重磅文件从细节上剖析了智能家居当前发展的痛点,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;12月,《“十四五”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将加快培育新型消费,加快研发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智能化产品。
据相关报道,2023年商务部将推动出台一批家居新政策。
04 WiFi 7普及
去年12月高通宣布,Wi-Fi 7解决方案的产品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商用面市,这意味着Wi-Fi 7或将在2023年实现普及。
智能家居渗透率的提升,家中联网的设备必然增多,Wi-Fi 7的出现能满足家中各类设备对于大带宽、高速率、低延迟的使用需求。对于家庭应用场景而言,Wi-Fi 7不仅可以帮助实现无卡顿时延的游戏、云游戏、VR、AR体验,还能让整个家庭无线网络拥有媲美有线连接的网络性能。
05从单品智能到系统智能
2022年Matter标准正式发布,被视作统一智能家居市场的一大利器,有望从单品智能迈进系统智能时代。
当前推动Matter协议背后最积极的是苹果、谷歌、亚马逊三家巨头,中国的华为、小米、涂鸦、绿米、OPPO、宜家,亮牛、欧瑞博等企业也积极响应支持,覆盖芯片、平台、终端设备全产业链。
对于中国市场而言,头部厂商目前仍然处于扩展产品边界的阶段,需要一些智能家居厂商建立小的平台,再接入米家、华为等大的平台,以这样的形式形成特定情景下的互联互通,减轻用户在生态选择上的难度。
06扫地机器人变得更聪明
扫地机器人目前最大的优势是智能,这也是产品能守住市场不被洗地机蚕食的根本。所以,扫地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,还是需要以提升产品智能化为核心,增加如声源定位、家具识别等功能,让产品变得更聪明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全能基站型产品已成为主流,各大品牌上市的扫地机器人人新品中几乎都配备有基站,推动行业朝着高端化发展。相关技术的成熟,以及市场竞争白热化,全能基站型产品的价格应该会逐步下放,成为2023年最主力的热销产品。
07家用智能摄像头升级
根据潮电智库统计,2022年中国智能摄像头市场出货量已经超过两千万台,同比增长4.1%,成为少数增量领域之一。
在技术应用层面,家用摄像头的能力正在持续升级,包括分辨率、像素和夜视等能力都在迭代,在5G加持下向看护、陪伴、娱乐场景拓展,具备老年人跌倒监测、娱乐陪伴等能力,智能化趋势明显。
08 终端产品形态边界逐步模糊
智能家居设备已经从形态决定设备向功能导向变化,从娱乐设备逐渐深入到水、电、燃气等,从设备功能的角度出发,来决定其具备哪些配置,这一变化将推动更多的智能家居新产品出现,如跨场景、多功能的设备会逐步出现。
好家生活网,带你住进梦中情屋,更多家居资讯,请关注好家生活网。
免责声明:网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 责任编辑:刘丹丹